荀子的弟子--李斯、韓非之間的恩怨是非!
韓非子,是我國戰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,
被譽為法家的代表人物,他堅持封建的君主專制思想,
這一思想對兩千年後的中國產生了極深的影響。
李斯,是我國秦朝時期的著名的政治家,
他在秦始皇一統天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荀子雖是儒家,可是他主張「人的本性惡」,
強調人要接受教育和約束,
戰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
---韓非、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,亦是法家的代表人物。
教育和道德難以約束“人性之惡”,
在吸收了前人譬如商鞅等人的思想之後,
韓非子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,他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,
只有用法律---後來秦朝的嚴刑峻法就是由韓非、李斯來的,
他們為秦朝的暴政埋下了根源。
韓非子雖然有口吃,不善言論,
但是他的著作深受當時的君主們歡喜,
秦王也讀過諸多他的著作,十分欣賞,
不惜以出兵攻打韓國為代價,也要逼迫韓王將韓非派遣至秦國,
於是,韓非與李斯之間的戰爭就在秦國的政治場上拉開了帷幕。
出身貴族的韓非子心念故國,本來是效忠韓國的,
但韓國君主對於他的言論並沒有採納,韓非受挫,
同窗的李斯,法家思想得到了秦王的重視,
很快就加官進爵,官拜丞相。
韓非深得荀子喜愛,言:
「帝王之術,非韓子不能大;法家之思,非韓子不能廣。」
因此,李斯很嫉妒韓非子。
韓非的死與李斯脫不了干係,
歷史上對韓非的死有兩種說法,學者們更傾向於第一種。
《李斯遺藥殺韓非》
韓非比李斯本領大,更加引起了李斯的恐慌,
李斯怕韓非會威脅到他的前途,於是在秦王面前嚼韓非的舌根,
說韓非與韓國君主親近,不是真心為韓國謀劃,
不能重用他,而且不能放走他,該把他殺掉。
而且韓非得罪了同樣受到秦王重視的姚賈,
在兩人的陷害下,韓非不得已吃了毒藥,自殺而死。
《秦王疑心殺死韓非》
還有一種說法是,韓非是被迫來到秦國,
當時想要借計來削弱秦國的勢力。
李斯韓非作為同窗,李斯很想讓韓非留在秦國,
幫助秦國統一大業,然而在姚賈的陷害下,
秦王決定要殺了韓非,但又不好直接下手,
於是借李斯的手除掉韓非。
韓非子所寫的一整套《韓非子》治國方針,即法、術、勢三條,
乃是中國歷代君王獨裁和統治的有力理論基礎和實戰基礎,
後來秦始皇用韓非的書,一統天下。
始皇駕崩後,李斯卻不按始皇遺召立長子扶蘇為帝,
與趙高合謀立次子胡亥為帝,
之後老來居功自傲觸犯趙高等人利益,
被趙高陰謀害死,受車裂之刑(即五馬分屍),
滅三族,落得個死無全屍。
在現代抽籤占卜中,第十七首便是李斯遺藥殺韓非,
典故就是來源於此,預示著有人可能因為害怕自己被取代,
而處心積慮的猜忌,應該引起重視,多加注意。
文章取自 百度、壹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