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有退之義,存有亡之機,得有喪之理。——《舊唐書•房玄齡傳》

360-161111145339243.png

 

 

【翻譯】前進包含後退的意義,生存藏有滅亡的跡象,獲得蘊含喪失的事理。

 

 

16080509169476.jpg

 

 

房玄齡(579年-648年)名喬,字玄齡,

 

齊州臨淄(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北)人,

 

他是唐太宗貞觀年間的十八學士之一,也是大唐帝國的開國宰相。

 

 

342EB6329DF1490633448FD2FF9C387A0F0A59FF_size43_w500_h711.jpeg

 

 

隋末天下大亂,房玄齡在渭北投奔秦王李世民之後,

 

為秦王參謀劃策,典管書記,李世民每平定一地,

 

別人爭著求取珍玩,他卻首先為秦王幕府收羅人才。

 

李世民稱讚說:「漢光武得鄧禹,門人益親,我今有齡,猶禹也。」

 

 

135.jpg

 


唐武德九年(626年)他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,

 

與杜如晦、長孫無忌、尉遲敬德、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。

 

 

16080509168497.jpg

 

 

唐太宗李世民即位,封房玄齡為梁國公。

 

官任中書令、尚書左僕射、司空等職,

 

總領百司,掌政務達20年。

 

 

p8772011a905606822.jpg

 

 

3p750001r409r4q8s1s5.jpg

 

 

後世史學家在評論唐代宰相時,無不首推房玄齡,

 

總是說:「唐代賢相,前有房杜,後有姚宋。」

 

 

30436c33364d3032.jpg

 

 

6c2d0005f8bba61dca0f.jpg

 

 

貞觀二十二年(648年),房玄齡病重,臨終之時,

 

抗表進諫,請求太宗以天下蒼生為重,停止征討高麗。

 

(“進有退之義,存有亡之機,得有喪之理”便出現在此奏表中)

 

 

1s810005pr5328p0q284.jpg

 

 

太宗看見奏表,感動地對房玄齡兒媳高陽公主說:

 

「此人病危將死,還能憂我國家,真是太難得了。」

 

 

1_370_487.jpg

 

 

房玄齡去世後,太宗廢朝三日,以示悼念,

 

並策贈他為太尉,併州都督,謚文昭,

 

陪葬在昭陵旁,後配享太宗廟廷,以顯揚他一生對唐朝的貢獻。

 

 

8b447c1ea42db8ceaca3d6dffbe3a014.jpg

 


30446842534174335a66.jpg
<房玄齡葬於昭陵博物館>

 


永徽三年,房玄齡次子房遺愛與其妻高陽公主被指謀反,

 

房玄齡配享太廟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。

 

 

1.jpg

 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成龍也曾在2004年公開宣佈,

 

他是唐朝宰相房玄齡的後代,

 

並在同年前往山東臨淄尋根,認祖歸宗。

 

 

Img5655139_n.jpg

 


成龍在家族中的名字是房仕龍,

 

他將兒子改名房祖名,也是為了認祖歸宗。

 

 

b11d.jpg

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章取自 每日頭條

 

 

 

 

undefined

 

 

 

 

undefined

 

 

 

 

undefined

arrow
arrow

    九瓏 Jiu 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