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,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——《荀子•勸學》
【翻譯】不把半步、一步積累起來,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,
不把細流彙聚起來,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。
荀子認為讀書是一個長期的需要付出辛勞的過程,
不能心浮氣躁、淺嘗輒止,
而應當先易後難、由淺入深,循序漸進、水滴石穿。
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,最可貴的是終身堅持,
無論處在哪個階段都孜孜不倦、持之以恆,
自然就至千里之遠、成江海之大。
荀子(前313年-前238年),名況,時人尊而號為卿;
因荀與“孫”二字古音相通,故又稱孫卿。
周朝戰國末期趙國猗氏(今山西運城臨猗縣)人。
著名思想家,教育家,儒家代表人物之一,
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,提倡性惡論,
常被與所謂的孟子“性善論”比較。
荀況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。
文章取自 每日頭條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