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不忘危,存不忘亡,熟惟二者,後必無凶。——《宋史 · 田錫傳》
翻譯:安定不忘危險,存在不忘滅亡、認真思考這兩個問題,
以後一定不會有什麼意外之災。
這段話出自於《宋史》卷二百九十三•列傳第五十二•田錫傳。
<田錫牽馬塑像>
田錫從選錄經史中的精要格言,編成《禦屏風》,
放在屏風座位的側邊,供皇上時時觀讀反省,
作為治亂興亡的借鑒。
<田錫>
《禦屏風序》說:古代的帝王,盤盂上都刻有銘文,
幾案手杖也有誡言,大概是日常起居都必須觀看,
而使得夙夜都不會忘記。
商湯的《盤銘》說: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」;
武王(周武王)在幾杖上刻銘說:「安不忘危,存不忘亡,熟惟二者,後必無凶。」
皇上(宋真宗趙恒)對宰相稱讚田錫「得到了諍臣的根本」。
咸平六年冬,田錫病逝,享年六十四歲。
遺下奏表勸皇上用仁慈節儉來維護統治,
用純潔安寧來教化人民,居安思危,在治世時思慮防亂。
皇上看了頗感動,對宰相李沆說:
「田錫,是個直臣。朝廷稍有缺點失誤,正在考慮,
田錫的奏書就已上來了。像這樣的諫官,不易得到。」
<田錫>
田錫的“諫”名為後世所稱道,然而田錫還是一位革陳推新,
影響後世深遠的文學家,被稱為宋代文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。
<田錫著有《咸平集》50卷,今已佚>
文章取自 百度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