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河噴泉-巴洛克藝術代表作!
《四河噴泉》(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, Fountain of the Four Rivers)濟安·勞倫佐·貝尼尼(Gian Lorenzo Bernini, 1598-1680),創作於1647-1652年,坐落於義大利羅馬納沃納廣場中心,是巴洛克藝術高峰期的代表作。
貝尼尼是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義大利藝術家,
雖然他最著名的作品都是雕刻,
但其實他也是一位天才建築師、畫家、製圖家、舞台設計師、煙火設計師,
甚至也是一位劇作家。
在雕刻方面,他將皮膚、衣服縐折的觸感表現的栩栩如生,
此外,他也改革了半身肖像、噴泉和墓碑。
他可說是影響了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的藝術風格。
《救世主半身像》
《教宗亞歷山大七世墓碑,1671~1678年》
《四河噴泉》是貝尼尼為羅馬篷·腓力教皇的宮殿設計的噴水池。
「四河」指人類征服的四條大河:多瑙河(Danube)、恆河(Ganges)、尼羅河(Nile)、里約·德·拉·普拉達河(Rio de la Plata),同時這四條河流又代表了人類文明的四塊大陸:
《多瑙河》
《恆河、尼羅河》
《拉普拉達河》
多瑙河表示歐洲,恆河表示亞洲,
尼羅河表示非洲,里約·德·拉·普拉達河表示美洲。
在這裡,作者用四個大理石人體雕像象徵了四條河流,
中間是假山和一個埃及式的方形花崗岩尖塔,
寓意著天主教在全世界的勝利。
多瑙河伸出他的雙臂迎向一面盾牌,
盾牌上刻有聖彼得的鑰匙和三重王冠,還有象徵英諾森十世的徽章,
三朵百合和一隻代表聖靈的鴿子。
《多瑙河》
恆河是個身材魁梧的老人,手持長長的船槳,
斜身側坐,目視遠方,象徵恆河之水淵遠流長。
《恆河》
尼羅河的頭上罩了一塊面紗,
暗示當時的歐洲人還不清楚尼羅河的源頭,認為他充滿了神秘。
《尼羅河》
里約·德·拉·普拉達河的身邊有一些錢幣,
象徵新大陸充滿了巨大的財富,
他的眼睛注視著方塔塔尖上的鴿子,
似乎表明天主教必將統治美洲。
《里約·德·拉·普拉達河》
在噴泉出水口附近有一些小動物的雕塑,
馬、獅子、蛇、還有一隻隱匿在泉眼裡的犰狳----
一種類似於獨角獸的奇怪動物,
也分別象徵了多瑙河、尼羅河、恆河和里約·德·拉·普拉達河。
四個巨人象是隨便坐在假山上,神態自然,
水柱從各個假山縫隙和泉眼中不規則地流出,
有的急劇,有的舒緩,在日光照射下,色彩璀璨奪目,
使整個噴泉顯得活潑而富有情趣。
文章取自 台灣WiKi、視覺素養